规范海上潜水项目,不止于事件通报

梨小编 4 2024-06-27

日前,海南万宁再通报“游客称潜水被弃海中”事件。自称“潜水教练”的孟某因无潜水教练资质,被责令停止经营潜水活动没收违法所得6960元,并处8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。另还有经营潜水培训等2家公司,合计被罚超20万元。

游客完成潜水后,居然迟迟没有被事先约定的船只接上岸,最终不得不在海里游泳两个多小时才安全到岸。从调查通报看,此事中的问题不止这些。比如,涉事“潜水教练”孟某不具备相关专业资质,有偿带领3名游客出海开展潜水培训,是通过网络渠道达成的“私下”交易;孟某租借船只的公司,也存在未按要求报备出海的违规行为。

规范海上潜水项目,不止于事件通报

潜水作为一项高危体育运动,不仅对个人身体状况有要求,对教练、培训企业、培训海域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资质要求和规范。

如万宁就规定,任何人员未经批准,禁止在洲仔岛等海岛及周边海域进行潜水、钓鱼、游泳等非法旅游活动;《海南省潜水经营管理办法》也要求,申请潜水经营必须取得“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”,必须配备20名以上的潜水技术指导人员和6名以上的救助人员。

很显然,此事中的教练和相关企业,参与潜水培训和经营的资质都存在问题。从未报备出海,到未按时接游客上岸,本质上就是一种违规违法操作。

此次通报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举措,如严厉打击各类线上线下非法拉客等行为,加快海陆空公共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建设等。

此外,潜水对多数游客来说都属于新鲜事物,并具有相当的专业性,这使得游客与提供服务的商家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,也是大量不具备资质的教练、企业能趁虚而入的重要原因。

鉴于此,加强常规性的市场监管之余,在各类旅游信息平台,以及港口、码头、机场、景点等场所,强化线上线下关于潜水的价格、教练与企业经营资质和相关规范要求等信息的披露。从而让游客提高警惕,压缩“灰色”经营者忽悠游客的空间。

日前,海南万宁再通报“游客称潜水被弃海中”事件。自称“潜水教练”的孟某因无潜水教练资质,被责令停止经营潜水活动没收违法所得6960元,并处8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。另还有经营潜水培训等2家公司,合计被罚超20万元。

游客完成潜水后,居然迟迟没有被事先约定的船只接上岸,最终不得不在海里游泳两个多小时才安全到岸。从调查通报看,此事中的问题不止这些。比如,涉事“潜水教练”孟某不具备相关专业资质,有偿带领3名游客出海开展潜水培训,是通过网络渠道达成的“私下”交易;孟某租借船只的公司,也存在未按要求报备出海的违规行为。

潜水作为一项高危体育运动,不仅对个人身体状况有要求,对教练、培训企业、培训海域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资质要求和规范。

如万宁就规定,任何人员未经批准,禁止在洲仔岛等海岛及周边海域进行潜水、钓鱼、游泳等非法旅游活动;《海南省潜水经营管理办法》也要求,申请潜水经营必须取得“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”,必须配备20名以上的潜水技术指导人员和6名以上的救助人员。

很显然,此事中的教练和相关企业,参与潜水培训和经营的资质都存在问题。从未报备出海,到未按时接游客上岸,本质上就是一种违规违法操作。

此次通报提出了一系列治理举措,如严厉打击各类线上线下非法拉客等行为,加快海陆空公共安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建设等。

此外,潜水对多数游客来说都属于新鲜事物,并具有相当的专业性,这使得游客与提供服务的商家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,也是大量不具备资质的教练、企业能趁虚而入的重要原因。

鉴于此,加强常规性的市场监管之余,在各类旅游信息平台,以及港口、码头、机场、景点等场所,强化线上线下关于潜水的价格、教练与企业经营资质和相关规范要求等信息的披露。从而让游客提高警惕,压缩“灰色”经营者忽悠游客的空间。

上一篇:完善身份识别,防止“老赖”架空“限高令”
下一篇:无论学校还是专业 唐尚珺都该放下执念了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