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如歌,“期智”报国

梨小编 3 2024-06-26

初夏,清华园。花红柳绿,生机勃勃,青春洋溢,活力四射。

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鼓舞师生。一股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在清华园、在教育科技大区北京海淀涌动。

岁月如歌,“期智”报国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,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。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。

姚期智在海外生活多年,执教于世界顶尖学府,专业成就斐然,对计算理论贡献突出,2000年获得被称为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”的图灵奖,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。

在巨大荣誉面前,他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,对祖国的发展有着坚定的自信,“我将启程回家,回到我永恒的归宿——中国。”在普林斯顿大学最后一堂课上,他向学生这样坦露心声。

正是怀揣着这份对祖国炽热而深沉的爱,2004年,他毅然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,全职加盟清华大学。2014年10月,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,“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”。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潜心耕耘、默默奉献,科教报国的精神。

穿着格子衬衫,站在黑板前,阳光洒落下来,粉笔细微的粉尘在空气中跳舞。这是姚期智留给许多清华学子最深的印象。

归国后的第二年,为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,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创办了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(被学生亲切地称为“姚班”)。从制定培养方案、编写教学计划、设计课程,到选聘教师、讲授课程,他亲力亲为,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。

面对日新月异的前沿科技,他的探索没有停步。2019年,他又创办了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,简称“智班”;2021年,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也在他的带领下启动招生。

20个春秋,带学生、做研究、写项目任务书……他始终不离科研教学一线,坚持为本科生讲授“计算机应用数学”“人工智能应用数学”等8门课程。

数字最有说服力。“姚班”先后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被国际同行誉为“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”,迄今已培养出587名毕业生。最近十年,“姚班”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了423篇科研论文,有120人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作大会报告;毕业生中已有38人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任教,其中21人在国内执教(含留学回国引进16人)。

他说:“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,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,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。”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自立自强、开拓创新、自主奋斗的精神。

他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,带领团队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,聚焦原始创新,坚持自立自强,奋力拼搏,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他“舍我其谁”,挺膺担当。前不久,他出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,致力在清华布局“人工智能核心”与“人工智能+”两大前沿方向,建设汇聚和培养顶级人才的平台基地。他说:“当前,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已处于世界前列,在理论突破及原始创新上已跻身一流行列,但仍未汇聚成流、不易产生重大突破。必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,才能够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。中国一定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突破,以赢得发展的主动权,因此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

姚期智的报国之行,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。

1955年,钱学森冲破美国的封锁, 毅然回到祖国, 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, 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。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, 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力学和自动化专业人才, 为尔后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准备了师资力量。

钱学森的生前秘书曾以“勤奋”“严谨”“诚信”“创新”“担当”“育人”这六个主题词生动概括钱老的科学精神。笔者认为,爱国奉献、自立自强、求实创新、敢于担当、甘为人梯、潜心育人,就是钱学森精神。

传承在延续。交叉信息研究院2020级本科生戴言在“姚班”度过了充实的四年,他表示,未来会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孜孜探索,努力像姚先生一样将爱国之情转为报国之行。

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?这便是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。

姚期智对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给出了部分答案:大师需要大师培养:用最好的老师创造出最好的学习环境,年轻而优秀的学子就以老师为榜样,心无旁骛地潜心投入科研;鼓励学生自由探索:让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保持好奇心、产生求知欲;必须先打下坚实的基础:牢牢掌握了最基本、最核心的科学知识后,才能进一步追求高深的创新与突破,等等。

姚期智的探索是否完全回答了“钱学森之问”,还需要时间来证明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

姚期智作为战略科学家,潜心教育和人才自主培养,聚焦高科技原始创新,他的探索更具价值,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尤其重要。

岁月如歌,“期智”报国。期待更多像姚期智一样的战略科学家辈出,期待找到“钱学森之问”的最终答案,培养更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大师和创新人才。(吾道南来)

初夏,清华园。花红柳绿,生机勃勃,青春洋溢,活力四射。

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鼓舞师生。一股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在清华园、在教育科技大区北京海淀涌动。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,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。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。

姚期智在海外生活多年,执教于世界顶尖学府,专业成就斐然,对计算理论贡献突出,2000年获得被称为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”的图灵奖,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。

在巨大荣誉面前,他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,对祖国的发展有着坚定的自信,“我将启程回家,回到我永恒的归宿——中国。”在普林斯顿大学最后一堂课上,他向学生这样坦露心声。

正是怀揣着这份对祖国炽热而深沉的爱,2004年,他毅然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,全职加盟清华大学。2014年10月,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,“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”。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潜心耕耘、默默奉献,科教报国的精神。

穿着格子衬衫,站在黑板前,阳光洒落下来,粉笔细微的粉尘在空气中跳舞。这是姚期智留给许多清华学子最深的印象。

归国后的第二年,为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,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创办了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(被学生亲切地称为“姚班”)。从制定培养方案、编写教学计划、设计课程,到选聘教师、讲授课程,他亲力亲为,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。

面对日新月异的前沿科技,他的探索没有停步。2019年,他又创办了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,简称“智班”;2021年,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也在他的带领下启动招生。

20个春秋,带学生、做研究、写项目任务书……他始终不离科研教学一线,坚持为本科生讲授“计算机应用数学”“人工智能应用数学”等8门课程。

数字最有说服力。“姚班”先后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被国际同行誉为“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”,迄今已培养出587名毕业生。最近十年,“姚班”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了423篇科研论文,有120人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作大会报告;毕业生中已有38人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任教,其中21人在国内执教(含留学回国引进16人)。

他说:“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,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,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。”

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姚期智教授自立自强、开拓创新、自主奋斗的精神。

他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,带领团队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,聚焦原始创新,坚持自立自强,奋力拼搏,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他“舍我其谁”,挺膺担当。前不久,他出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,致力在清华布局“人工智能核心”与“人工智能+”两大前沿方向,建设汇聚和培养顶级人才的平台基地。他说:“当前,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已处于世界前列,在理论突破及原始创新上已跻身一流行列,但仍未汇聚成流、不易产生重大突破。必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,才能够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。中国一定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突破,以赢得发展的主动权,因此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

姚期智的报国之行,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。

1955年,钱学森冲破美国的封锁, 毅然回到祖国, 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, 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。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, 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力学和自动化专业人才, 为尔后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准备了师资力量。

钱学森的生前秘书曾以“勤奋”“严谨”“诚信”“创新”“担当”“育人”这六个主题词生动概括钱老的科学精神。笔者认为,爱国奉献、自立自强、求实创新、敢于担当、甘为人梯、潜心育人,就是钱学森精神。

传承在延续。交叉信息研究院2020级本科生戴言在“姚班”度过了充实的四年,他表示,未来会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孜孜探索,努力像姚先生一样将爱国之情转为报国之行。

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?这便是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。

姚期智对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给出了部分答案:大师需要大师培养:用最好的老师创造出最好的学习环境,年轻而优秀的学子就以老师为榜样,心无旁骛地潜心投入科研;鼓励学生自由探索:让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保持好奇心、产生求知欲;必须先打下坚实的基础:牢牢掌握了最基本、最核心的科学知识后,才能进一步追求高深的创新与突破,等等。

姚期智的探索是否完全回答了“钱学森之问”,还需要时间来证明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

姚期智作为战略科学家,潜心教育和人才自主培养,聚焦高科技原始创新,他的探索更具价值,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尤其重要。

岁月如歌,“期智”报国。期待更多像姚期智一样的战略科学家辈出,期待找到“钱学森之问”的最终答案,培养更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大师和创新人才。(吾道南来)

上一篇:嗜肺军团菌“毒素”可分饰两角
下一篇:香港5月楼价指数回跌1.2% 专家料最快第四季有转机
相关文章